姑姑磨豆腐手艺,穿越千年的美食记忆!
梅口乡镇的清晨,是在缕缕炊烟中开始的。天还没亮,姑姑就已经开始工作,收拾柴火,烧好热水,洗净工具,为待会儿磨豆腐做好准备。
姑姑今年65岁,为给孙子磨豆腐吃,前两天她特意去小屋里翻出十几年没有使用过的石磨盘,找村里的青壮年搬到家门口的空地上。多年不用手磨,很多工具都要向邻家借,大木桶、磨架、磨担钩,这些专业又古老的木制品,斑驳、陈旧,沾染着岁月的痕迹,透露着年代感。
借来的大木桶放在平坦的地上,用来接磨好的豆汁,桶口架上磨架,再将石磨盘稳稳地放置其上。石磨盘由两块几十斤重的圆形大石头组成,上面的石头有一个圆形的孔,豆子和水通过圆孔注入两块石头中间,经过不断转动推磨,豆汁会慢慢从石头缝里渗出来。
磨好的豆汁要倒入专门制作的布袋里进行过滤,滤完豆渣后的豆汁再入锅,要求火候大,柴火必须添得多,码得均匀,然后盖上锅盖等待煮沸。
手磨出的豆腐醇香,饱满,有质感,这种醇香不仅是石磨盘磨出来的,更是一代代人传承的感情注入这细腻的豆腐里,穿越千年,入口留香。
给作者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