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化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技艺,在客家建房史上功不可没...
客家这支汉民族中的优秀民系,他们为避战乱、灾荒,从中原出发,历尽艰难险阻,颠沛流离,来到以石壁为中心的闽赣粤的偏僻边界山区,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,开山造田繁衍生息。为解决居住问题,他们先搭草寮居住。草寮既漏雨透风,又难以抵御野兽和严寒的侵袭,便改建干打垒的土墙房,而要让房顶盖上瓦片,就得有专门烧砖瓦的窑。
在客家祖地石壁周围,改革开放前,绝大部分人家都是打土墙的瓦片房,砖瓦的用量很大,每个村庄几乎都有砖瓦窑。下面对建筑烧砖瓦的过程简介如下。
宁化客家砖瓦房
选址选择烧砖瓦窑的地址首先要交通比较方便,其次周围有可供烧砖瓦的泥土,第三要有充足的水源。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地方,便可作为建砖瓦窑的地址。
挖基地址选好后,便可选择吉日良辰开工。先在新地址处点上香烛,鸣响鞭炮,再宰上一只大公鸡,将鸡血淋在建窑的地皮上,便可挥锄挖窑基。窑可大可小,且都是圆形的,一般高3米,直径2米左右。
砌窑窑基挖好后,就可开始砌窑了。因窑是圆形的,首先定好圆心,然后以圆心为点,从圆心往外一米,划一个大圆圈,确定并砌好窑门后,就可用砖头砌窑了。当砌到快2米高时,砖头要慢慢往内伸,最后留个烟囱让它出烟。
搭寮为了便于摆放做好的砖瓦胚,及做砖瓦胚的工人做工,就得搭个较大的寮。此寮四面通风,上面是用瓦片盖的,不能漏雨。
练泥宁化客家人把踩踏砖瓦泥叫练泥。先用短柄锄头把粘土慢慢地锄下弄碎,然后浇上水,牵来牛,人和牛一起在粘土上反复踩踏,把泥土练成很细很黏的土,直到可以用来做砖瓦胚为止。
踩踏砖瓦泥(网图)
做砖因为在同一个窑里烧砖瓦时,下一层是放砖胚的,上一层是放瓦胚的。因此,做砖瓦的工人,根据砖瓦窑的大小,先做好一定数量的砖坯,让它在窑里慢慢阴干。
做瓦做完砖胚后,工人根据窑的大小,开始做瓦胚。(做瓦胚时,在五六百年前,人们还没有掌握细砂可以隔粘的知识,因此,瓦与瓦之间用苧麻布去隔开,那样烧出的瓦称粗麻厚瓦,现在古老的房子拆下,仍可见到这种粗麻厚瓦)每做一层瓦胚,工人便在瓦胚上撒上一层细砂,以防瓦胚与瓦胚之间相互粘住。然后再往上放瓦胚,如此循环。
装窑砖胚,瓦胚都做足且在窑里阴干后,便可开始装窑了。装窑时,先把砖胚装在下层,高一米左右,然后,把瓦胚装在砖胚上面,瓦胚与瓦胚之间,要隔开适当的距离,烧火时,好让火焰冲上去。毎墩瓦胚都要装到接近窑顶。直到把整座窑装满为止。
(网图)
烧火窑装满砖瓦胚后,便可在窑门口用柴草点火,开始烧砖瓦了。起先火可小些,然后慢慢加大火力。等烧了五六天后,就得烧猛火,要让整个窑内的砖瓦胚烧得通红,才可慢慢停火。
封窑停火后,接着就是封窑。先把窑门封好,并用粘土把缝隙补实,然后灌上冷水。窑顶的烟囱也得封住,整个窑顶都得盖上一层泥土,并封得严严实实,同时,要在窑顶上反复浇水。窑门灌水,窑顶浇水的目的有二:一是让窑内的砖瓦变成青色,二是让窑里的砖瓦更快冷却。
(网图)
开窑过了半个月或二十天,便可打开窑门,让窑内的热气继续散发。等人可以进去时,便可以将砖瓦从窑内搬出来,卖给新建房或需要补漏的人们。
客家人烧砖瓦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。如今,农村普遍都建造水泥钢筋结构的房子,已不需要原来砖瓦了,但这种砖瓦在客家建房史上功不可没。
给作者打赏